Pages

Thursday, July 30, 2009

重逢

小麥在下雨,
新店的晚上有點悶,
台南的夜晚有涼風,
在各地的朋友都好嗎?你們在做什麼?
有時起床會忘了自己在什麼地方,
是在小麥、新店、還是在老家醒來?
今天該跟哪裡的朋友見面聊天,親眼看見你們的笑顏?
該在哪裡大口吸進濕度甜度不一的空氣?

離開一地,
回到一地,
告別一些朋友,
和另一些朋友重逢,
不用想著離別,
想著重逢,
念著你們的好,
我的被祝福。

Tuesday, July 28, 2009

老媽遊台北

妹妹的新屋在內湖,老媽特地北上來看看。有了高鐵後,南北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老媽可以搭高鐵到台北渡個週末。在國父紀念館廣場合照。

永康街的貴婦下午茶店。一旁的貴婦一直在說她家傭人如何,還有她自己太陽太大出不了門,以及聊別人的五四三。

終於去了沒去過的美麗華,摩天輪有點貴,等平日再去坐吧。內湖線通車後,可以坐到美麗華,也可以到老妹家。

Wednesday, July 22, 2009

消化

心情真的很亂,臨行前,得知幾個朋友要陸續離開的消息,又忙著打包行李,採買親友禮物、整理公寓及轉租,顧不得低落的心情,忙亂的行程,咬著牙、往前走。

十七小時後,已來到桃園中正機場大廳,濕暖的空氣包圍身體,我想念的台灣的味道。心裡喜悅,加上暫時的隔離,以為所有的不堪,可以煙消雲散。

生活是喜哀交疊,那些失去與擁有,那些比較、競爭、羨慕、嫉妒、自信、勇氣,開始交錯呈現,以為想通了,卻又會再度陷入五里霧。

以為自己冷血,對人情來去可以無所謂,一個人可以活得好,卻沒想到自己這樣依賴他人的關愛,當他們要走了,從小到大那些離別的情緒就會加總起來,被遺棄感淹沒。

我知道沒有人要遺棄我。我只是怕一個人孤單在外地,會莫名悲傷,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一直是他們支持我留下來的。我堅強嗎?可能不夠。面對他們的離開,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卻也一時割捨不下。

(別擔心我,我會好好的,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情緒,說只要一天就能復原,只是逞強。謝謝你們為我做的一切,我把你們放在心上,大家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Monday, July 20, 2009

台南早餐

此為道地的台南早餐店的早餐,菜粽和虱目魚肚鹹粥。菜粽裡頭包花生,外面撒一層花生粉,再淋上帶甜味的台南醬油膏,通常我都會吃菜粽配一碗油條味噌湯;鹹粥裡頭放的虱目魚肚是台南特產,人工去掉所有魚刺,湯頭超鮮。我想這應該是別地方找不到的台南味。

Thursday, July 16, 2009

離別

彼時的依賴
換成現下的波擾
無悔經過

啟程離開
心理上
實質上

離別
縱然不捨
也得放下 放下

Saturday, July 11, 2009

好命?

人生中的重大關頭,若有貴人及時拉一把,常就能逢凶化吉,或是平步青雲。有貴人相助,是一大福氣,但是若是濫用貴人,恐怕貴人與幸運也會離我們遠去。

常聽說某某人命好,身邊總是有人會幫他做任何事,只要他一開口,援助就會來;也聽說某某人命真好,所有的爛攤子都有長輩或是伴侶幫他們收拾。我細想,這樣真的是命好嗎?當有求於人時,就得看別人的臉色,平常也要花心思來經營自己的人脈,當事情的成敗多操作在別人願意幫多少忙上,心理的壓力一定也不小。

總是依賴別人幫忙,喪失對事情主控的能力,也喪失培養自我能力的機會,伴隨而來就是無能力感及缺乏自信。

再說,他人的幫忙總是有限度,一再在生活大小事上要別人幫忙,雙方付出與接受不平等,他人總是會失去幫助的熱情,而徒留怨懟。

總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人(索求的人),心底層定會有一種恐懼滋長,「萬一哪天這些資源離開我了怎麼辦?」所以他們是好命嗎?我想也未必。 他們的心不自由,念不自在。

在我看來,真正好命的人是惜福也願意付出的人,在遇到人生難過的關卡,自然會有貴人挺力相助,而他也會在別人重要的關卡上擔任別人的貴人,拉他們一把。

Sunday, July 05, 2009

做自己的選擇

美國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說的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

If you are comfortable in the choice and it resonates with you, then all the other stuff—it’s just conversation.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have conversations.-Times,173 (21), 2009

假如你對自己的選擇很自在,那個選擇也與你內在共鳴,那麼所有其他的事就只是普通閒談。別人是有權利閒談的。

做出對自己有意義的選擇,別人的話就只是閒談,我們不用隨之起舞。

期待與接受

以她的聰明,她應該可以更好。
以我們的交情,他應該常和我聯絡。
以我對她的付出,她應該用相同的方式回報。
以我這樣對人好,她不應該這樣誤會我。

對他人有期待是好事,因著高標準期待,對方也許會有好的表現,老師對學生有高標準期待,學生可能因此有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但另一方面,對於別人的高標準期待,當別人達不到自己的期待,就常是自己苦惱的根源。人常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總把自己的標準尺放在別人身上,細細衡量,對於自己所犯的過錯,總是視而不見,或找盡藉口遮掩。期待別人的同時,當角色置換,那給別人的標準卻是自己達不到的。

人很難接受自己所擁有的、所看到的事實,總以為可以改變什麼,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再好一點,伴侶總是希望對方可以再體貼一點,友人間總是希望對方可以多關心自己一點,連對交情沒那麼深的人,我們都可以希望他們把我們想好一點、對我們友善一點、有禮貌一點。為什麼就不能停下要求,接受他們原來的樣子呢?若不能接受,我們還可以選擇離開。

孩子粗心大意,也許那就是他的特質;伴侶不夠善解人意,難道是一夕之間才了解的事?友人疏遠,就接受朋友來來去去的事實;別人對我們有誤解,那就隨他們去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我們沒有必要去討好每個人,企圖成為每個人心中的「好人」;別人對我們無禮、輕視,我們可以選擇遠離他們。

想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他人不能被自己改變的事實,接受他們原來的樣子,找到彼此相處之道,發現他們的好,用自己好的部分和他們好的部分互動。我當然還沒有到聖人的境界,像有人說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好,等待我們去發掘,對於不投緣的傢伙,我一向是敬而遠之,這是我接受他們及和他們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