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夏日告別演出




樹葉已有些變了顏色,公寓的暖氣已經啟動,我迎接秋天來臨的方式是一場感冒。朋友說要抓住夏天的尾巴,趁天氣還不算太涼,來個今夏最後一場烤肉。烤了兩磅的flank牛肉,配上一瓶本地產的櫻桃啤酒,我們向夏日告別。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等待月出

Photo by TL

TL說是應景要去照中秋的月亮,等了半天,月亮出現在一棟醜醜的建築物上方,嫌構圖不好就放棄了,於是隨心照照週邊的景物。我雖擔心這週的reading讀不完,但還是貪玩,於是帶著paper出門賞月,坐在湖邊岩石上等待月出。

我說這照片反映我的心境,身後錯綜複雜的樹枝,就像樹下讀書者理不清的思緒,各種學說與可能的道理都逕自發展。只是希望混亂早日結束,能有稍稍清明的時刻,然後再去迎接下一場的混亂。

邊緣化

當開始關心少數族群學生因為文化差異或是語言隔闔,而在課堂上被邊緣化的議題之後,也開始觀察自身在美國課堂的處境。在我的經驗,許多老師,包括在UM的老師對國際學生都非常有耐心,對於我用支離破碎的英文所表達的概念,總是細心聆聽、詮釋及延伸,他們也會記得把表達的機會拋給我們這些搶不過美國學生的國際學生。對於這些老師,總是心存感激,也更加知道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在以後面對學生或是來自異地的人,這些老師都是我的典範。

然而,並非所有老師都是對國際學生有耐心的,有些老師本身步調很快,就會和講話步調快的美國學生連成一氣,讓國際學生在一旁陪笑,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自己語言能力的進步,更能聽懂老師用微妙的語言對自己意見所下的評論,我開始察覺,我拋出去的每一句話,不是講了就算成功表達與被接受,我開始聽懂,老師間接或直接對意見的評斷,我聽到老師對一個國際學生說,「我不太知道我是否了解你的意思」,之後就沒有評論,開始講起自己的話題;老師也曾直接表達反對我的論述,然後跟我說,「我沒有在跟你爭論」(實際上就是不認同)。

遇到主觀意識很強的老師,每個學生開始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去判斷老師的喜好,判斷自己是否投其所好,發展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發言被接受最多者,似乎在教室的權力位置最高)。漸漸地,當發現自己的發言不被接受,我開始經歷在課堂上被邊緣化的處境,幸好對自身的信心還夠,並且試圖去理解老師為何有這樣的反應,不然,被邊緣化學生通常就會伴隨低自我評價、低學習投入、低學習動機及可能連帶的低學習成就。

經歷與體察自身微小的邊緣化過程也是一件好事,提醒自己,千萬不要邊緣化學生及異文化之人。

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有毛病

念碩士時,常常一邊唸書一邊打瞌睡,為何能完成碩士學位,至今還是個謎。那時就告訴自己,我不是唸書的料,要是唸博士的話,可能就不會那麼輕易過關了。可能我忘了我有這個毛病,所以還是申請了博士班,而去年一年也還好唸書的時候沒有昏睡得那麼嚴重,原以為病灶已經治癒,沒想到這幾週以來,開始唸書不到二十分鐘,瞌睡蟲就頻頻招手,只好起來活動筋骨,東摸摸西弄弄,才能稍微提起精神。偏偏這學期三門課要唸的文章量都很多,腦子就是不願意多清醒,讀書效率很差,真是苦呀。

追根究底,可能是這學期修的課和社會學理論較相關,一來是新的領域要多熟悉、二來是社會學的理論太抽象,什麼批判理論、後現代理論、後殖民理論、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等等,常常有看沒有懂,沒有投入的結果,只能落得昏迷的下場。我要加油。

Sunday, September 16, 2007

我是誰?

和人談起我美國教育經驗,我總是說接受美國教育的時空,讓我有機會較能看清楚自己是誰,一來獨處的時間多了,生活變得單純,沒有太過複雜的人事需要應付,可以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目前的處境與對未來的想像,另一方面,美國課堂經驗,讓我學會整理自己的思緒與表達屬於自己的意見,開始了解個體的獨特性。

我想是源於美國文化中對個人的重視,小孩從小就被教育自己是獨特的,教育中很強調每個人都是特殊的,要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很多繪本都是處理這樣的議題,要小孩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可以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也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孩子還要去學習尊重、包容或接受別人的不一樣。

相反地,台灣的教育或是亞洲的教育,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合群、中庸、服從、團體價值,個人附屬在不同的團體裡,於是只有團體的樣貌,沒有了個人的樣貌,孩子被告知只能聽不能說,成人被告知要從眾才能安全,在團體中過份突出,會遭來嫉妒與迫害。於是我們小心亦亦,害怕自己與眾不同,總是追尋團體的標準,甚而成為那個壓迫表現突出的人。很多人總是問別人:「你覺得我是什麼樣子的人?」冀望從他人/團體中檢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靜下來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

這樣涇渭分明的對比美國與台灣對「個人價值」的信念也許太過武斷,很多學者還是批判美國教育中所複製的主流中產階級及白人的意識型態,批判美國教育讓孩子服從主流、失去了主體思考與判斷能力。但我想若把個人主義和群體價值放在量表兩端,美國偏向個人主義而台灣偏向群體價值,也因此美國也才會有那麼學者去批判集體利益階級對個人自由意志的壓迫。

不是說別人對自己的意見不重要,重要他人是尋找自我的重要參照,只是他們也不能幫自己決定什麼,一切都還是得回歸對自我的檢視與反省。

Saturday, September 08, 2007

生活的力量


開學一週還是很消沉,問自己為什麼沒有那種要學新東西的興奮?情緒似乎還停留在從故鄉到異鄉的轉換過程,似乎還需要多一點時間平撫離開至親的心情,何時自己也這麼軟弱,到了美國才知道自己有多軟弱。

今天到Eagle's Wing上班了。原本班級中有一批小孩畢業去念幼稚園了(美國公立學校系統是從幼稚園開始),以為今天會有許多生面孔,還好大部分的小孩都是從隔壁班升上來的,所以都還認得他們,剩下幾個生面孔的孩子,很快就都記得名字了。其中一個新生是韓國小孩,他是今天唯一哭著要媽媽不要走的小孩,開學第一週能有這樣的成績很不錯了,後來這個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了,還一直要我抱他。我當然理解他的心情,我也和他一樣軟弱呀,我會抱抱他、安撫他的情緒,但是也會要求他不要一直黏著我。媽媽來接他時,看他笑得開心,也會笑著跟我再見,我的心情整個開朗了起來,孩子的笑容總是帶給人希望。

下午四點時,其他老師去小學接一些要參加安親的孩子到班上,一群孩子蜂擁進入教室,我並沒有特別留意,一個孩子從背後和我說話,回頭一望是相處了一年的孩子Yujin回來了,見到她好開心,又陸續看到了好幾個去唸幼稚園的孩子出現在班上,Kyyung、 Andras、 Yemi、 Amaru都沒什麼變,還是一樣可愛!

孩子是能帶給我生活的力量的,我越來越相信這點。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07

Before class begins


回美一個星期了,搬到新的公寓,空間比先前的公寓大了許多,整天在新公寓裡晃來晃去,覺得走得很累,房間顯得有點空曠,但是卻也懶得添購傢俱。我最重要的傢俱之一書桌(另一樣是床),到現在還躺在客廳的一角,是因為工作的地方沒有設置起來,還是心態上想趁還沒開學先懶散一下,實在是提不起勁來修改我那一篇要送審查的文件。

回來後,見了幾個重要的朋友,發現大家都好好的、認真過日子,和大家也沒有生疏的感覺,實在不錯。這個學期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和自己相處,朋友有幾個知心的就好,合不來的就不用勉強,也不用特意去參加不必要的聚會。

這學期經濟上較寬裕,在幼稚園的打工也還是會繼續,心裡想著要買一輛車,行動上可以更彈性,也許可以邁向更獨立的生活,或是所謂獨居老人的生活,只是知道自己一個人就會很懶得出門,非得要呼朋引伴,才有動力出門,所以買了車,沒了伴,會不會把車擺在那裡生繡?

好朋友有可能在一年內會相繼畢業,想到就有點捨不得,還是先不要想這麼多了,冬天還沒有來,不用急著沮喪,先想想這學期要怎麼讓自己在一門進階統計課及一門後現代理論的課中生存下去。